质量部长在讲完上月质量问题进行质量问题分析环节,质量部门被群起而攻之,所有问题围绕质量部门在面对质量改善承担什么作用,是简单的判断问题,发现问题,还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。往往,很多企业大家对质量部门的看法是:质量部门就是找碴的,就是拖工作后腿的部门,他们还是一个管杀不管埋推卸责任的部门
采购会说:我好不容易把产品催过来,你一个不合格,就让我的功劳白费。
生产会说:我们安排好的生产计划,你一个不合格,让我们的计划无法按期完成。
看上去,貌似抱怨都是指责质量部门是工作进程的路虎,在找茬、在制造麻烦。
其实,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:
质量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,而是仅仅停留在质量检查环节,面对质量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。质量管理工作中心放在了检查,没有做质量管理应有的质量目标确定、质量策划实施和质量问题改进工作。
很多企业质量部门承担的工作停留在质量检查员,如果出现质量标准不明确,存在质量问题界定分歧的时候,可谓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,就是不放行,也就是常说的管杀不管埋。对于质量部门来说,我只要发现问题,后面出现质量问题,在工作上我就没责任了。并且在一些存在异议的质量标准,例如外观质量、焊缝、焊点、光泽等等这些质量问题,就如同皮筋一样,质量部门来控制松紧程度,公司对质量抓得紧时候,质量检查就扣得紧一些,公司放松质量管理,他们就乐得清闲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这就是采购部门不喜欢质量部门的主要原因。
一些企业优秀的企业,质量部门做的是质量管理工作,会统筹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、质量目标,发挥质量管理职能,从研发质量、供应商质量、制程质量、客户质量四个层面出发,做好质量策划,并注重质量控制,把质量工作放在防患于未然,并利用相关测量技术、质量管理工具,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质量管理提升工作,这就是真正的质量管理,我想很多部门也会配合质量管理工作。
供应商质量管理作为质量管理部门的一个核心环节,更多的是建立预防式质量管理理念。管理供应商质量要走出去,从供应商发货前就把质量问题控制住。而不是到货后,再去控制质量,增加成本还增加交付风险。
并且供应商质量的抓手要从供应商的准入阶段开始,从客观的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能力开始,然后通过技术交底、质量交底,明确产品交付标准、在供应商生产过程中帮助供应商做好样件的验收、工艺文件固化等工作,并不定期的进行现场质量审核,从而真正地建立起预防式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。
业务咨询